参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港交所《环境、社会及管治守则》等文件,搜狐财经迭代完善各行业ESG测评体系标准,并以最新标准为依托,以2023年公司ESG报告为主要数据来源,对公司2023年环境资源、社会责任及公司管治进行了评价。

本文为“皇氏集团”篇。

出品 | 搜狐财经

研究员 | 张子豪

皇氏集团预亏超6亿,信披被指不完整、不及时

1月22日,皇氏集团发布2024年度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6.20亿元至6.80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亏损4.94亿元至5.54亿元。

资料来源:皇氏集团公告

对于2024年业绩亏损的原因,皇氏集团在公告中解释称,因诉讼引发的计提预计负债,信用减值损失、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公司2023年因转让部分公司股权,确认非经常性损益20970.29万元,2024年度不存在上述事项;经初步测算,公司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金额预计为-126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主要为因诉讼引发的计提预计负债、收到的政府补助等。

皇氏集团所提到的诉讼是原子公司与泰安东岳财富的合伙合同纠纷。去年11月皇氏集团收到泰安中院出具的《民事判决书》,原子公司皇氏数智需向泰安市东岳财富支付投资转让款3.1亿元及差额补足款,皇氏集团对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除了投资转让款3.1亿元,案件受理费188.29万元,保全费5000元也由皇氏数智和皇氏集团负担。皇氏集团不服一审判决,向山东高院提起上诉。1月11日,皇氏集团公告称,目前该案件已被山东高院受理,二审尚未开庭审理。

由于对该事件的披露不完整、不及时,皇氏集团还在2024年12月31日收到了深交所发出的公司部监管函〔2024〕第210号。同时,该函还指出,皇氏集团还存在部分业务会计处理不当,当期半年报、年报披露不准确等情况,主要是针对2021年半年报、年报,以及2022年和2023年半年报和年报的披露情况。

信披不准确损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使投资者难以准确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导致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降低,影响投资者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此外,公司在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方面不完善,未能有效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可能存在管理层决策不规范、内部审计和风控体系失效等问题,降低了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在信披方面,皇氏集团已经多次被批评或警示。

资料来源:皇氏集团2023年年度报告

公司高管通常需要对信息披露问题承担责任。但皇氏集团在信息披露方面频频出现问题,反映出董事会和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中的失职。

 

跨界业务近况不佳,新奶茶店被指两点不足

上述皇氏智数与东岳财富的纠纷,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皇氏近几年频繁跨界却效果不佳。

皇氏数智是皇氏集团跨界经营的代表子公司,成立后先后投资6家公司,涉及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股权投资等多个领域,是皇氏集团跨界进入信息服务、股权投资等领域的重要平台,直接或间接地承接了皇氏集团不少跨界尝试。

除此之外,皇氏集团还先后进军了影视娱乐、光伏等领域。其中,深交所曾就皇氏集团2022年年报下发问询函,要求其说明年报中声称继续深耕乳业,开展光伏业务是否与该描述矛盾,公司是否存在炒概念、蹭热点之嫌。

从实际效果来看,皇氏集团跨界业务的营收均大幅下降。2024年上半年,皇氏集团乳业、信息服务、光伏所属三大业务板块营收分别同比下降32.85%、26.7%、75.64%,非乳业子公司完美在线、皇氏阳光(广西)新能源有限公司均呈亏损状态。

跨界失败让皇氏集团回归了“水牛奶”业务初心,新晋发展的业务增长点为“在桂里”奶茶店。2025年1月10日,“在桂里”位于南宁市中心的市区首店开业,也是品牌旗舰店。

“在桂里”强调使用自家集团的水牛奶做奶茶,水牛奶奶底有“浓郁”和“鲜爽”两种选择,饮品售价在18.5-32.5元之间,25元以上的饮品占比约55%。

资料来源:“在桂里”微信小程序

但从消费者的实际反馈上看,消费者对“在桂里”饮品“吐槽”最多的两点就是性价比不高,以及口味未达预期。前者主要是由于茶饮界同行疯狂“卷”低价,相比“在桂里”水牛乳奶茶均价为24.8元/320ml,喜茶、奈雪的茶等品牌水牛乳奶茶的售价通常仅为16元-20元/500ml。

后者则是由于皇氏集团在宣传时,强调奶底的“浓郁”和“鲜爽”两种选择,是目前全国99.9%的奶茶店或咖啡店都无法为顾客提供,无形中提高了消费者的期待。部分消费者反馈,即使选择了“浓郁”口味的水牛奶奶底,饮品味道仍然偏淡,整体口感并不惊艳,没有达到消费者对以水牛奶为特色的奶茶的期待值。

“在桂里”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茶饮选择,以水牛奶为特色的产品满足了部分消费者对于特色口味和高品质饮品的需求,有助于提升消费者对皇氏集团品牌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加强与消费者的联系。但如果产品口味未达预期和性价比不高,会使消费者对 “在桂里”乃至皇氏集团的满意度下降,影响品牌口碑和形象,降低消费者的忠诚度和复购率。